2022年1月,求是网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文章。习总书记强调,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数字时代网络全面覆盖,计算无处不在,要素广泛连接,万物数字化,进而数据化,成为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驱动力。
交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 谭培强
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首次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意见》指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依法合规开展数据交易。这对于探索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支持构建多领域数据开发利用场景,推动壮大我国数字经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明确到2023年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基础制度建设探索取得积极进展,到2025年基本完成试点任务,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
2022年6月,《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通过中央深改委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各地方政府也积极推动当地立法,探索数据交易。例如,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数据条例》,明确上海市在浦东新区设立数据交易所并运营,推进国际数据港建设,打造全球数据汇聚流转枢纽平台。深圳市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明确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构建数据收集、加工、共享、开放、交易、应用等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促进数据资源有序、高效流动与利用。
近年来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定位确立,数据交易所作为数据汇集和流通的合法合规平台,再度迎来利好。各地再次掀起建设数据交易平台的热潮。2021年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和上海数据交易所先后揭幕,成为我国新一代数据交易所的典型代表。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探索建立集数据登记、评估、共享、交易、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数据流通机制,推动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引导数据资源要素汇聚和融合利用,促进数据资源要素规范化整合、合理化配置、市场化交易、长效化发展,打造国内领先的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和国际重要的数据跨境交易枢纽。
上海数据交易所作为数据流通交易的准公共机构,围绕打造全球数据要素配置的重要枢纽节点的目标,构建“1+4+4”体系,即紧扣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所“一个定位”,突出准公共服务、全数字化交易、全链生态构建、制度规则创新“四个功能”,体现规范确权、统一登记、集中清算、灵活交付“四个特征”,面向数据流通交易提供高效便捷、透明安全的数据产品交易服务。
1.数据要素化
各地设立数据交易所的目标和定位都是为了落实党中央指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引导数据资源要素汇聚和融合利用,促进数据资源要素规范化整合、合理化配置、市场化交易、长效化发展,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设立数据交易所既有政策引导,又有市场驱动,是双轮驱动的模式。
2.数据场景化
新一代数据交易所在数据交易中都强调数据的落地应用场景,无场景不交易。交易所一方着力汇集核心数据资源,另外一方希望实现典型应用场景突破。上海数据交易所在成立当日就挂牌“数据产品”20个,涉及金融、交通、通信等八大类,让数据在不同场景中精准发挥价值。
3.服务生态化
上一代数据交易所往往只关注数据提供方和需求方。但实际上,数据流通交易生态是全链条的,需要有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评估、数据应用,甚至数据经纪等各方面服务。因此新一代数据交易所积极构建完善的数据交易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新型专业化数据服务商和第三方数据配套服务机构。上海数据交易所就在全国首发“数商”体系,涵盖数据交易主体、数据合规咨询、质量评估、资产评估、交付等多领域,把数据交易的参与者从过去仅限于“交易方”,拓展为一个完善的交易生态。相似地,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成立了全国首个国际数据交易联盟,涵盖各类数据交易参与方,成员包括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金融大数据公司等100多家单位。
4.数据合规化
数据合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难度也非同一般。数据交易所的原则是“不合规不挂牌”。要做好数据合规这件事,数据交易所借助律所等各类专业第三方服务机构,按照国内《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范,管控好数据合规的方方面面。
5.技术驱动化
以隐私计算为代表的技术能力是新一代数据交易所技术基础设施撑的重要标志。数据交易所用隐私计算、区块链等全新技术手段让数据“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的新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特点。新一代数据交易所的技术升级恰好踏准了近年来隐私计算技术兴起的节奏,从技术层面实现了数据的“可用不可见”。从多方安全计算、同态加密、差分隐私等确保数据隐私安全,到联邦学习实现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联合计算,再到区块链助力数据确权和溯源,数据交易所技术基础设施实现升级换代。
数据交易所作为数据要素时代的新兴产物,各商业银行应积极关注并深度参与各地要素市场的建设,尽快挖掘并把握业务、数据、资产和技术等各方面机遇。
1.业务机会
商业银行深入研究各地数据交易所交易模式,发掘业务合作机会。例如,针对数据交易所交易平台,银行可以提供定制化交易资金监管及清算体系,特别是数字人民币支付结算。数据交易所交易平台借助银行账户体系及结算功能,满足交易所会员双方全流程线上交易;商业银行还可以研究推出基于数据交易所数据资产凭证的融资服务,助力各类科技企业盘活数字资产,提升数字价值。
2.数据机会
目前银行业正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积极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提升业务智能化能力,其中很多场景涉及与外部各方的数据采购合作,例如个人信贷业务的智能风控,需要运营商、公积金、社保等个人行为数据进行补充;小微普惠金融,需要物流、仓储、税务、财务数据等外部数据进行交叉验证。传统上商业银行都是点对点与数据源开展合作,存在一定的法律、操作等风险。数据交易所成立后,商业银行外部数据合作也可以通过数据交易所平台与通信运营商、大型国企、互联网平台进行数据交易,由国家认可的交易平台背书,降低各方面风险。
3.资产机会
当前,数据作为社会核心要素资源,虽然具有普遍的使用价值,但资产价值属性还没有充分体现。通过建立数据交易所和金融创新,逐步实现从原始数字资源、到数字资产、再到数字资本的价值演进。商业银行可以积极探索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探索建立数据生产要素会计核算制度,推动数据生产要素资本化核算,这不仅是国家数据要素化战略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银行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数据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促进作用。上海市去年开始试点国企数据资产化,聚焦释放数据价值,探索数据资产价值量化,将数据资产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以数据资产价值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性成效。
4.技术机会
新一代数据交易所的技术基础设施以隐私计算、区块链为代表,因此商业银行应积极布局研究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同态加密、差分隐私等隐私计算技术,建设企业级隐私计算平台,形成总分行一体化的数据安全联合共享能力,并基于此形成可对外输出的隐私计算解决方案,深化商业银行与各地数据交易所的合作,发挥数据生产要素价值潜力。
来源:金融电子化
大佬观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数字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