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我国金融业蓬勃发展的特定时空下,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同时成为金融业的历史使命。过去的2022年,很多金融论坛同时开设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两个主题分论坛,这两个概念是相同的四个汉字组成,只是词序不同,成为金融业少见的有趣现象。
金融科技(FinTech)即Financial Technology,这一词汇是由“Finance”与科技“Technology”两个词合成而来。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由花旗集团在为促进技术合作发起的“金融服务技术财团”项目中第一次提及,但是被广泛提及是从2016年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对其定义以后。根据FSB的定义,金融科技是“技术带动的金融创新”,特别是信息技术进步对于金融机构的影响, 既包括前端产业也包括后台技术。金融业的经济学使命是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不断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提升金融市场的有效性。金融科技的任务是帮助金融业完成上述三个使命:信任、降费、提效。具体来讲,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了征信的质量,降低了金融业的整体风险(不排除局部风险累积),移动互联、APP等技术降低了获客的门槛,使金融效率得到提升,进而带来了业务增长。
科技金融(Technology and Finance)与房地产金融一样,属于产业金融的范畴。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助推,科技金融应运而生。由于高科技企业通常处于高风险的产业,同时融资需求比较大,因此,科技金融更多的是科技企业寻求融资的过程。关于科技金融比较权威的定义是国研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在《科技金融》一书中的表述,他认为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是由向科学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融资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金融的任务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在当前语境下,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问题是重中之重。
分析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概念可以看出,二者具有显著差异。但很多人、在很多表述中,很容易将二者混淆起来,比如在近期某个国际论坛上,一位境外机构负责人在整个演讲过程中,将“科技金融”说成“金融科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当下实践中,二者已经开始出现双向渗透的趋势。
科技金融通过投资并购向金融科技渗透。国外大型银行多是金融集团,拥有包括银行和投行在内的多种牌照,国外大型银行在投资科技公司的同时,也将这种能力向自身的金融科技赋能。我们之前的研究显示:国外大型银行在投资金融科技公司方面远远领先国内大型银行。国外大型银行通过并购整合,尽可能利用金融科技公司的创造力,实现业务与技术的快速融合。以摩根大通为例,2017年,摩根大通并购整合股票交易软件You Invest,在2018年就实现了贴牌经营与业务整合。
反过来,金融科技通过“数据+数字化”向科技金融渗透。一种是以知识产权作为科技金融的替代数据。专利等知识产权是科技金融的重要抓手,而专利定量分析方法是建立在数学、统计学、运筹学、计量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先进信息技术对专利等知识产权开展自动化定量分析与定价,可以提升知识产权融资的水平。在美国,政府和市场交叉赋能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首先,在政府层面,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为企业知识产权设立贷款标准,然后对金融机构放贷给企业的资金按照一定比例提供担保,鼓励贷款发放,同时要求企业股权大于20%的股东提供反担保,以促进还款。其次,在金融市场层面,2000年美国国际创新风险管理公司(MCAM)建立了知识产权融资保证资产收购价格机制(CAPP),由MCAM为寻求知识产权融资机会的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当企业以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作为担保物向金融机构融资时,CAPP机制允许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在行使担保权时,将作为担保物的知识产权以预定的价格售予MCAM。
另一种方式是以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推动科技金融数字化。科技金融数字化是指将数字技术嵌入传统科技金融业务的流程,提高金融效率,降低金融风险。目前主要有两类模式,一是传统科技金融机构主导的数字化模式,即“科技金融+数字技术”;二是数字技术占有者主导的数字化模式,即“数字技术+科技金融”。如果可以解决两种模式在当前我国的经济需求和监管环境下的适配性问题,彼此取长补短,将有助于快速、长效提升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水平。
说到底,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最重要的是锤炼风险定价能力,优化资产结构,保持经营韧性,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这就是金融之道,而不是困于某个新概念。
来源: 2023年第5期《中国金融》
作者:建行研修中心(研究院)研究员、ISO可持续金融专家委员 边鹏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数字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