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数据资产入表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层面,近几年国家围绕数据做了很多法律环境的建设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使得数据资产的确权,包括定价、流动、价值的实现,都有了法律的保证。行业层面,无论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在数据和数据资产方面都制定了相关标准。这些都有利于实现数据资产的计价。
数据资产入表契合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近几年,金融科技在赋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转型进入深水区,技术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转型动力逐渐转向了数字金融,数字金融成为未来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那么,想要数据要素释放新的价值,以及衡量金融科技对数字化转型的质效,都应聚焦于数据价值。所以说,数据资产入表符合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数据不仅是银行的核心资产,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创新驱动,数据资产尤其重要。但是对于如何评价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质效,很多专家、学者、金融机构从业人员都很困惑。如果数据资产能够入表,一方面能作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投入产出的绩效评价;另一方面能帮助银行业找到业务转型的第二增长曲线。通过对数据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和衡量,能够发现数据在业务创新、运营优化、客户体验改善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意义深远。
毋庸置疑,银行业的数据是海量的。BCG曾有报告指出,银行业每创收100万美元,平均就会产生820GB的数据。如果把数据作为资产入表,将有利于银行股价估值,也能更真实地反映数字经济时代特征。此外,数据资产有别于传统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内涵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进步不断丰富,以体现数字时代特征。
高峰系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
来源:银行家杂志
大佬观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数字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