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向东在今年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扶持“专精特新”企业的提案。齐向东表示,我国“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多、成果多、基础好,作为中小企业中最具竞争力和创新潜能的部分,具备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先天优势。但目前,这些企业的发展还面临一定的现实阻碍。
1.起步难。“专精特新”企业具备专业化、新颖化的特征,从产品研发到投入市场,再到形成营销能力,原始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导致不受传统融资渠道青睐,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比一般企业更为突出,起步艰难。
2.持续难。“专精特新”企业研发的产品在市场站稳脚跟以后,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开展研发升级、设备采购及市场投入。这样一来,企业投入的费用再次加大,如果没有稳定的再融资渠道,企业的发展随时都有可能中断。
3.做强难。一些产业链涉及的关键技术点多,“卡脖子”现象突出,创新突破周期长。比如我国的C919大飞机,全球有140家一级供应商,涉及近千个由国内外中小企业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整机对外依存度超过30%,包括发动机、关键机载系统、部分原材料等,突破这些关键核心技术需要一定的过程。“专精特新”在参与技术攻关时,持续的研发投入可能造成长期亏损,如果资本市场的包容度不够,那么企业很难取得技术突破、做大做强。
齐向东建议,扶持“专精特新”要出新招,建议延长贷款还本付息时间、开展贷款保证保险、设立专项投资基金,让“专精特新”真正成为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
1.建议银行延长企业贷款还本付息时间,每年评估偿还能力,增强其抗风险能力。
2.建议保监会及相关部门鼓励保险公司开展贷款保证保险,与银行合作定制开发“专精特新”专属信贷产品。
3.建议财政部及相关部门设立“专精特新”专项投资基金。持续的研发投入,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
数据要素

大佬观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数字金融网